断夜奶,大概是每位母乳妈妈最想知道的问题!!
很多妈妈因为夜奶睡眠不好,晚上夜奶白天上班,身体亚健康,情绪也受到影响。而且,据研究表明,至少超过30%的产后忧郁症是跟新生儿睡眠有关系。
频繁夜奶让妈妈累不说,对宝宝的健康也是非常不利的。
长期吃夜奶对宝宝的危害
一、加重龋齿风险
当宝宝长乳牙了,半夜吃完奶后,宝妈特别困,所以就不会再花心思去清理宝宝的口腔了,很容易引起龋齿。
不利于宝宝牙齿和口腔的健康。
二、影响宝宝智力发育
频繁夜奶还会导致宝宝睡眠不足,宝宝的生长发育、神经系统发育都受影响,食欲、情绪、整体状态都不佳,从而影响宝宝的智力发育。
三、过度喂养易肥胖
晚上,宝宝一哭就喂奶,时间一长,宝宝较为容易过度喂养,导致肥胖,不利于宝宝以后的生长发育。
四、易发生窒息危险
大半夜,妈妈基本都是迷迷糊糊的将乳头塞进宝宝的嘴巴里,根本顾不上宝宝到底是怎么个姿势。
有时候宝宝吃着吃着,可能妈妈已经累得睡着了,很容易发生窒息危险。
所以夜奶,当断则断!
到底什么时候给宝宝断夜奶是最合适?听我娓娓道来~
要是宝宝是三个月以内的话,那么给宝宝喂夜奶是很有必要的。吃夜奶一方面可以帮助妈妈增加产奶量,另一方面母乳容易消化,宝宝胃又小,比较容易饿,需要吃夜奶,才可以补充宝宝的体能。
所以前3个月我们是鼓励妈妈在夜晚按需哺乳。
但是,当宝宝出现以下信号时,就能逐步减少夜间喂养的次数了:
戒夜奶信号
1、宝宝睡眠规律已经形成,在夜间持续睡眠的时间延长;
2、每顿的奶量逐渐增加,且白天可以吃掉一天所需的大部分奶量;
3、开始添加辅食,辅食越来越多样化;
4、另外,如果宝宝在夜间连续睡了5-7个小时,到早晨4、5点的时候醒来要喝奶,这顿奶就不是夜奶了。
5、一旦宝宝到了六个月,那么宝妈就要开始着手戒夜奶了,而且最好能够在1岁以前彻底戒掉。
注如何帮宝宝戒夜奶呢?
1、提供辅食,保证白天喂饱
当宝宝到六个月的时候,单纯靠母乳是无法满足宝宝的生长发育的,所以,这个时候要开始添加辅食了。
为了避免宝宝晚上饿,所以,在白天的时候,宝妈一定要喂饱,这样宝宝夜晚起来要奶喝的情况就会慢慢减少。
2、睡前要喂饱
除了白天要保证喂饱以外,在晚上睡前的最后一顿奶,宝妈也要尽量喂饱。
让宝宝认认真真的吃饱,然后安安稳稳的睡觉!
3、逐渐减量
通过逐渐减少喂养量来让宝宝习惯“不再吃宵夜”。
这个减量不是说奶量,而是喂奶的次数以及喂奶的时长。
比如:将原本喂奶4次,尝试着减掉一次,想吃的时候先抱抱、拍拍,以此类推,直到不吃夜奶也能安睡。
母乳妈妈要看表,缩短喂奶的时长,比如开始时喂10分钟,先减到8分钟,过几天再减到6分钟、4分钟、2分钟,最后不给奶,通过其他安抚方式入睡。
4、调整喂奶时间
逐步调整宝宝喂奶的时间,每次提前和推迟在半小时为宜。
比如:逐步将凌晨3-4点的奶延迟到凌晨4-5点。再将夜晚11点的奶逐渐提前在10点左右,以此类推。
5、稀释法减少奶量
通过降低奶瓶里奶的浓度的方式,让宝宝觉得不值得为了喝一顿淡如白水的夜奶而醒来,这个方法更适合瓶喂宝宝。
6、多和宝宝亲密接触
很多时候宝宝吃奶,并不是真正就饿了,宝宝只是为了寻求宝妈的抚慰,获得安全感、满足感。
所以,宝妈要多和宝宝接触,多抱抱宝宝,这样宝宝就不会有事没事就找奶喝。
7、轻拍慢哄
想断夜奶,在宝宝醒来找奶的时候,我们第一时间不去喂奶,而是先尝试着拍拍宝宝,慢慢的哄哄,让宝宝能自动接觉。
如果实在行不通,那么果断抱起来再哄,效果会好很多。
8、更换看护人
如果是母乳喂养,更换看护人是比较有效的方法,适合1岁以上的宝宝。
宝宝奶瘾发作期间,最好不要让宝宝看到妈妈哦!因为看到妈妈就给宝宝一种心理暗示,会让宝宝更加焦躁!
一定要有一次成功的信心。家长的犹豫、妥协和反复,反而会使宝宝不知所措,增加没必要的哭闹。
态度温和,立场坚定。
温馨提示:
宝宝没有奶喝一定会哭,但家长的情绪一定不要被宝宝的哭闹所影响。千万不要训斥宝宝,不要动怒,不要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