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最快可在4个月的时候长牙齿,也有的小孩要到8、9个月才开始长,但长牙的幼儿通常会有共同的迹象,像是流口水、咬东西、抓耳朵等等,甚至是失眠、发烧、腹泻、食欲不振都有可能。
长牙期对孩子来说是非常关键的,所以孩子长牙期的营养安排一定要合理,否则对宝宝影响很大的。
宝宝长牙期补哪些营养?
01蛋白质
蛋白质不仅对于身体的发育,对于牙齿的成长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种物质。如果体内蛋白质含量不足,就会严重影响到孩子牙齿的整齐程度、萌发时间,甚至还会产生牙周组织病变的现象。
生理学上,无论是动物蛋白还是植物蛋白都对孩子的牙齿发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02维生素
维生素A、C影响到孩子牙龈组织的健康发育,维生素D影响到钙物质的沉淀与吸收,维生素B、C则对骨胶和牙釉质的形成起着推动作用。
这些维生素的来源都很常见,通常可以从动物肝脏、乳制品和新鲜蔬菜水果中摄取。
03矿物质
人类要想拥有一副健康的牙齿,就要确保体内有充足的钙元素和磷元素。这些矿物质都是孩子长牙的过程中必不可缺的物质,牙齿、牙槽骨和颌骨的主要成分都是来源于钙元素和磷元素。
所以平时家长应该多给孩子补充像酸奶、奶酪、配方奶等奶制品,其次粗粮、海带、黄豆等食物中钙、铁、磷元素含量丰富,大量地摄取这些物质可以有效地帮助宝宝牙齿的钙化。
除了补充含有钙物质的食物以外,家长还可以带宝宝去外面晒太阳,因为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经太阳紫外线的照射能够转变成维生素D3。
宝宝长牙期吃什么也要根据宝宝长牙时间的不同而不同!
宝宝长牙的5大阶段
2颗牙期
宝宝一般在4-8个月时,下颌的一对乳中切齿悄悄萌出,从此宝宝就脱离没有牙齿的行列。
这个时期的宝宝很喜欢将任何他拿得到的物品放到口中咀嚼,妈妈在这个时期可以试着给予宝宝一些半固态的食物,比如马铃薯泥、蛋黄泥、麦片粥等等,让宝宝体验由水状饮食到糊状饮食的过度。
为日后添加固态食物让宝宝锻炼用牙齿咀嚼打基础。
4颗牙期
大概8~12 个月之时,宝宝的上颌又会长出两颗牙齿甚至更多。
此时宝宝的营养需求越发的高,在这个时期妈妈应该给予宝宝更多的选择,比如肉泥、肉末、西红柿、豆腐等等。
在这个时期,家长要有意识地用固态食物来引导宝宝练习咀嚼。
6~8颗牙期
宝宝在9~13个月时上颌的侧门牙萌出,10~16个月时下颌的侧门牙也将萌出。
宝宝在这个时期开始慢慢地适应固体的食物,肠胃的消化机能也渐趋成熟。
妈妈在这个时期可以给予宝宝固体的食物,比如水蒸蛋,蔬菜之类的。
8~12颗牙期
大概在13~19 个月的时候,宝宝会萌生第一颗乳磨牙(大牙)。
宝宝的咀嚼功力大大提升。这个时期可以减少液状食物的摄入,增加固体食物,比如软饭、面包、蔬菜、肉片等。
12~20颗牙期
在此后的第16到20个月期间,宝宝的20颗乳牙逐渐长齐,完成了乳牙系列的全部萌出过程,这个时期宝宝不但可以自己吞咽食物,而且摄食的技巧也渐趋完美。
妈妈可以给予普通稍偏软的食物,如米饭、面条、大豆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