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翻朋友圈看到有个二岁多的孩子得了中耳炎,孩子已经连续发烧好几天了,宝妈坚持给宝宝小儿推拿不去 , 后引发宝宝患中耳炎!晚上孩子睡不好,妈妈也辛苦。哎~ 可怜的孩子摊上个这妈~ 也是醉了,芊姿国际的小编实在忍不了了!
儿童中耳炎 常见的类型
是急性中耳炎
每年的秋冬季节都是感冒高发季。如果你家孩子患感冒了,一定要谨防中耳感染的入侵。美国儿科学会数据表明,至少有70%的中耳炎继发于感冒后,因为感冒使孩子免疫力下降,预防细菌感染的能力被削弱,所以细菌就容易乘虚而入,进入孩子的中耳。
急性中耳炎是小儿上呼吸道感染 常见的并发症,美国儿科学会数据显示,大约有2/3的宝宝在2岁前至少患发过一次中耳炎。中耳炎高发于6个月 ~ 3岁的婴幼儿。小儿中耳炎若得不到及时治疗,不仅会使孩子耳膜穿孔,听力受损,还会引发脑脓肿、脑膜炎甚至 颅内感染,危及生命。
各位爸妈请不要再相信什么江湖传言!孩子病了务必到正规 给孩子看病!
容易造成中耳炎的主要因素
1. 女孩
虽然研究者们也不确定原因,但是患中耳炎的女孩比男孩多。如果你家是女宝宝,一定要更加注意喽。
2. 平躺喝奶
躺着喝奶的孩子更容易患中耳炎,尤其是用奶瓶喂养的宝宝,因为这种体位容易造成少量奶液进入咽鼓管造成中耳炎。
3. 二手烟
值得注意的是二手烟也会明显增加宝宝患中耳炎的风险。父母吸烟,宝宝患中耳炎的风险将增加1倍,如果吸烟量大则风险会更高。这是因为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刺激宝宝导致耳咽管周围淋巴结肿大,并进一步引起中耳炎。所以家长们该怎么做,小编就不用说了 吧。
4. 遗传因素
如果宝宝的家长或者兄弟姐妹曾多次患中耳炎,宝宝也会更容易患中耳炎。
5. 给宝宝勤掏耳朵
耳屎也叫耵聍(ting ning),它是耳朵的 “门卫”,可以防止各种异物进入耳道。乱掏耳朵就是把 “门卫” 赶走,从而让细菌轻松进入耳道,引起鼓膜和耳道粘膜感染并扩散到中耳,造成中耳炎。
患中耳炎可能出现的症状
1. 疼痛
小宝宝不会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耳朵不适,可能会扯着自己的耳朵哭闹;吃奶时哭闹会更多,因为吸吮和吞咽会对中耳造成压力,宝宝的耳朵会更加疼痛;宝宝耳朵不舒适,导致宝宝很难入睡。然而大一点的宝宝会直接说自己的耳朵像被烧一样疼痛。
2. 耳朵流脓
宝宝发炎的耳朵里从一侧流出黄色带血丝的液体或脓液。出现这种分泌物就意味着鼓膜上出现了一个小洞(学名是鼓膜穿孔),但不要紧,这个小洞一般会自愈,没有并发症。
3. 听力下降
对于小宝宝来说,听力下降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可能表现为对声音的反应不如以前那么敏感,需要家长细心观察才能发现。宝宝大一点就可能会说出来耳朵听不清等相关话语。
4. 发热
大约1/3的宝宝患中耳炎都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症状,可高达38℃~40℃。
中耳炎的护理及治疗
虽然中耳炎会给家庭带来很多烦恼,但幸运的是宝宝的中耳炎通常都会很轻微,且1~2周后一般会自愈,不会造成长期的听力问题。
如果宝宝疼痛难忍,高烧不退,就要带宝宝去 进行检查治疗了。
1. 医生会根据宝宝的年龄,让宝宝服用恰当剂量的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芊姿国际温馨提示:不要给孩子吃阿司匹林,因为阿司匹林与瑞士综合征的发病存在密切的关系。瑞士综合征是一种影响大脑和肝脏的疾病。(更多婴幼儿药物知识,可见 一图读懂,宝宝 常备小药箱 )
2. 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宝宝往耳朵里滴几滴耳液。
3. 建议将一条热毛巾或热敷片放在孩子的耳朵上,以减轻他的疼痛。芊姿国际温馨提示:太小的婴儿,不建议这么做。
4. 抗生素是治疗中耳炎的药物之一。在吃抗生素时一定要遵医嘱吃完整个疗程,不要因为症状改善而提前停药。
后,芊姿国际说:关于中耳炎,充斥着各种各样错误的信息,其中有一些是故意造谣。较小的孩子很容易得中耳炎,特别是寒冷的季节,鼻子发炎、耳朵发炎,不论采取什么措施也是没办法完全防止的。但它一般都比较轻微而且在治愈之后不会留下任何严重的 问题,大部分的孩子长到4-6岁的时候就不会再犯中耳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