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芊姿月子会所-芊姿产后修复中心

说起给娃立规矩,那真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在立规矩这条路上,很多父母都在不断寻找有效的方法,可这规矩却总是立不起来,当爸当妈的也心力交瘁了......

  吃饭吃着吃着就开始玩碗里的饭菜,一说他就哭;

  逛商场时,总会哭着闹着要买玩具;

  动画片看了一小时,一旦换台就瘫在地上打滚哭闹;

  别看孩子还小,虽然掀不起什么大风浪,但如果孩子一哭,爸爸妈妈就妥协,这样规矩自然立不起来。

  什么时候适合给孩子立规矩?

  当宝宝满 1 岁以后,家长就可以开始逐步给他建立规则,引导他提前养成一些生活习惯了。

  0—6岁是孩子性格发展和心理成长的关键期,这个阶段给孩子建立起规则意识,更有利于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行为规范,有利于孩子未来的发展。

  1 岁以前,不用着急建立规矩,爸妈们只需要满足宝宝需求就行,饿了就喂,哭了就哄。

  而 1 岁之后,随着宝宝会走会爬,他的探索需求日益强烈,你经常会看到宝宝出现乱把东西放嘴里,或敲打玩具等行为。并且此时宝宝已经能听懂你对他说的话了,「可以」「不行」这样的字眼他们都能理解。

  此时可以通过比较温和的引导,忽略孩子不好的行为,强调他做得好的行为,建立一些最简单的安全方面、习惯方面的规矩。

  比如「坐车一定要坐在安全座椅上」「走在马路边上,要牵大人的手」「吃东西前要洗手」等。

  怎么才能把规矩立起来呢?

  没有天生的“熊孩子”,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想要立规矩又不扼杀孩子天性和性格,需要掌握科学的传递方式:

  1、根据孩子的阶段性特征立规矩

  要针对孩子的成长特征给孩子制定合适的规则。

  孩子2岁以前,自我意识尚未觉醒,我们更多是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2岁以后的孩子,自我意识觉醒,对语言也有了理解能力,我们可以通过和孩子“约定”规矩的方式,帮孩子养成好习惯。

  2、规则要有弹性不能过于严苛和古板

  所谓的弹性,并不是凭父母心情好坏改变已有的规则,而是有的规则可以有时间限制,另外有合理缘由的话可以通融。

  这有利于孩子跳出规则,打开解决问题的思维,遇到特殊情况更懂得变通。

  3、和孩子共同制定规则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涉及到公共秩序和安全以外的规则。

  让孩子参与制定规则,不仅能使他们更容易接受并遵守规则,也能在他们无法遵守或重新制定规则时,激发他们的反思、反省和自我管理能力。

  4、立规矩后父母要统一战线

  规矩不仅仅是立给孩子的,父母也必须严格遵守,以身作则。

  比如“家规”是:吃饭不能看电视,那就将这个规定执行到底,父母陪着孩子遵守规则,孩子更能自控。

温馨提醒:

尊贵的客户,为了您能便捷的享受到我们的服务,请提前拨打服务热线或通过在线客服咨询预约,芊姿月子会所的每位老师及工作人员将尽快解答您的疑问。